索 引 号: | 000014349/2022-34132 | 主题分类: | 建议提案类 |
发布机构: | 山西省农业农村厅 | 成文日期: | 2022年05月20日 |
标 题: | 关于省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第733号提案的答复 | ||
文 号: | 晋农函〔2022〕127号 | 发布日期: | 2022年05月20日 |
杨子文委员:
您好,您提出的《关于推动民营资本助力我省小杂粮产业的建议》收悉,经研究,现答复如下:
一、强化顶层设计
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西重要讲话重要指示,实施农业“特”“优”战略。2021年8月20日,省政府印发《山西省“十四五”农业现代化三大省级战略、十大产业集群培育及巩固拓展脱贫成果规划》,以打造酿品、主食糕点、功能食品等产业集群为牵引,优化产业布局,进一步提升杂粮品种品质与生产规模、完善产业融合机制,使农民共享产业链发展的增值收益不断增加。今年我省计划出台《山西省杂粮产业促进条例》,为我省杂粮产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。
二、加强政策扶持
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杂粮产业发展,先后出台了《山西(忻州)杂粮出口平台建设规划》(晋政办发〔2018〕28号)、《关于加快杂粮全产业链开发的实施意见》(晋政办发〔2019〕29号)、《关于加快推进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》(晋政办发〔2021〕2号)、《山西省“土豆革命”行动方案》(晋政办发〔2021〕98号)、《加快山西杂粮优质种业基地建设方案》(晋政办发〔2022〕10号)等政策意见,依托三大省级战略、十大产业集群,从财政、金融、人才、用地等方面全方位支持、培育杂粮产业发展。
三、培育龙头企业
加大杂粮龙头企业扶持力度,推进杂粮全产业链开发。一是充分发挥农谷辐射带动作用,引领全省杂粮功能产品发展。以建设具有我省特色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为目标,布局杂粮、功能食品等科创平台,解决有机旱作、杂粮功能食品等发展中遇到的共性技术问题。二是培育壮大杂粮龙头企业。选择一批市场拓展好、产品特色鲜明、带动农民增收显著的企业给予重点扶持。鼓励引导中小型杂粮加工企业进行横向联合或兼并重组,支持联合体和龙头企业完善产业链,在全省范围布局建设产加销一体化配套的全产业链项目。三是加快现代种业企业培育。支持种业龙头企业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,培养一批以谷子、高粱、马铃薯等为主的地方特色品种种业企业。
四、加强品牌建设
我省将继续宣传山西杂粮区域公共品牌,建设杂粮宣传公共平台,宣传区域优质杂粮名优特品。开展国家级、省级、市级、县区级分层公益媒体宣传,扩大杂粮消费群体。以“老字号”、“驰名商标”等为重点,组织开展山西食品、加工企业宣传推介公益活动,集中宣传推介一批老字号知名企业和品牌,完善产品基地,制定统一的标准与标识,建立起沁州黄、汾州香、红山荞麦、红芸豆、大同绿豆等山西独有的区域公共品牌。同时,从种质资源保护利用、种业创新研发、新品种引进培育、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四方面着手提升我省杂粮品质和市场竞争力。
五、强化技术指导
我厅组建了专家团队、项目工队、营销战队,聚焦杂粮生产难题、项目瓶颈、营销短板开展包联服务工作,加强技术指导与培训,不断提升杂粮产业各环节从业人员素质,深入推进我省杂粮全产业链开发。近两年我省公布多项杂粮领域生产主推技术和生产技术指导意见,引导广大杂粮生产经营者科学应用生产技术,提高杂粮主推技术到位率。2021年,我厅启动全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重塑性改革,充分发挥杂粮、谷子、高粱等产业体系专家作用,切实把全省杂粮领域的农业科研力量与科技资源有效集聚在一起,贯通“政产学研用推”各环节,提升科技服务能力。
六、壮大学会力量
2015年,我省成立山西省杂粮学会,汇聚山西农业大学(农科院)专家、山西省各级农技推广部门人员、杂粮企业、专业合作社、省杂粮产业体系专家等。行业精英,发挥资源、人才优势,提供研究、推广平台,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,促进产商学研融合,助力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,打好山西杂粮特色优势牌,推进我省杂粮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以上答复您是否满意,如有意见,敬请反馈。
感谢您对省政府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和支持,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宝贵意见。
负 责 人:刘志杰
承 办 人:李政
联系电话:13834047695
山西省农业农村厅
2022年5月20日